1. 首页 > 工作总结

从被学生嫌弃到成为"网红老师"的180天改变

### 一次失败的课堂互动

说实话,那天的情况和往常并没有什么不同。我站在讲台上,看着下面那一张张年轻的脸,心里其实有点不是滋味。我,老张,教了十几年的书,曾经在课堂上挥洒自如,但现在,学生们的眼神里分明写满了“无聊”和“不耐烦”。

那天的课讲的是《红楼梦》的节选。按理说,这么经典的作品,应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吧?但我一开口,底下就有人开始低头玩手机,有的干脆趴着睡觉。我心里有点窝火,但更多的是无奈。我清了清嗓子,试着提高音量,讲了个自以为有趣的小典故,结果回应我的,只有几声敷衍的轻笑。

坦白说,那一刻,我感觉自己像个笑话。

### 反思与心理转变

回到办公室,我坐在椅子上,盯着电脑屏幕发呆。教学这么多年,我一直坚信,只要我认真备课,把知识点讲透彻,学生们自然会受益匪浅。可是,现实狠狠地打了我的脸。我不禁问自己: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?

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。传统的讲授方式,或许真的已经跟不上这些00后的节奏了。他们从小就生活在网络和社交媒体的世界里,接受信息的方式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而我,还停留在过去,用老一套的方法试图去教育他们,这无疑是缘木求鱼。

于是,我决定做出改变。

### 尝试与改变

改变,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尤其是对我这种技术小白来说,研究网络文化和社交媒体,简直像是在学习一门外星语言。但为了学生,我豁出去了。

我先从最基本的开始。下载了抖音、B站、微博,开始刷各种短视频和热门话题。不得不说,这些平台上的内容五花八门,有些教育类的视频确实很有创意。我试着从中汲取灵感,思考如何把这些新鲜元素融入到我的课堂中。

接着,我开始学习使用一些社交媒体工具。比如,利用问卷星做课堂调查,了解学生的兴趣点;用Prezi代替PPT,让课件更生动;甚至尝试自己录制短视频,把一些知识点做成有趣的视频片段。

当然,这个过程中我也闹了不少笑话。第一次录视频的时候,NG了无数次,最后视频剪辑还是请隔壁年轻老师帮忙。不过,看到学生们在课堂上露出久违的笑容,我觉得一切都值了。

### 关键转折点与事件

改变的路上,有几个关键事件让我记忆犹新。

**事件一:一次成功的课堂活动**

那是一次关于历史事件的讨论课。我提前在班级群里发了几个相关的短视频和资料,让学生提前预习。课堂上,我组织了一场辩论赛,让学生们自由分组,讨论“假如你是当时的决策者,你会怎么做?”。

出乎意料的是,学生们参与度极高,辩论异常激烈。有的学生甚至引用了网络上的热门梗,把辩论搞得像脱口秀一样有趣。那节课,笑声不断,连平时最不爱说话的学生也参与了进来。

**事件二:社交媒体上的热烈讨论**

有一次,我在B站上传了一个自己录制的视频,内容是关于如何快速记忆历史年表的小技巧。没想到,这个视频意外地火了,点击量蹭蹭往上涨,评论区也热闹非凡。学生们纷纷留言,有的说“张老师的课太有趣了”,有的甚至开始催更。

这让我意识到,网络和社交媒体,不仅仅是一种工具,更是一种桥梁,一座连接我和学生心灵的桥梁。

### 改变带来的深层次影响

这些改变,不仅仅是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那么简单。更重要的是,我重新找回了作为教师的成就感和快乐。

学生们对我的态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他们开始主动和我交流,课后也会在社交媒体上跟我互动。有的学生甚至会给我发私信,问我一些学习上的问题,或者聊聊他们的心事。

我开始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。传统教学方法固然有其优点,但现代教育更需要与时俱进。教师的角色,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,更是学生心灵的引导者。

### 开放性问题与思考

180天的改变历程,让我深刻体会到,教育是一门艺术,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。那么,作为教师,我们该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?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引导学生正确地获取和利用知识?

这些问题,没有标准答案,但我相信,只要我们愿意改变,愿意尝试,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。

### 结语

从被学生嫌弃到成为“网红老师”,这180天的经历,不仅改变了我对教学的看法,也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。教育的路还很长,但我相信,只要我们用心去走,就一定能走出一片新的天地。

嗯...最后,我想说,教育的本质,或许不是灌输,而是点燃。希望每一位老师,都能找到点燃学生心灵的那把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