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*工作总结**
宿舍,本该是学生温暖的港湾,却常常成为问题滋生的土壤。那些被贴上“问题学生”标签的孩子,真的无可救药了吗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通过宿舍文化建设,我们找到了德育的新路径,让曾经的“刺头”蜕变为优等生。这不仅是管理的胜利,更是教育的温度。
回想最初,宿舍里杂乱无章,矛盾频发。学生们各行其是,互不相让。深夜的吵闹、卫生的脏乱、人际的冷漠,像一团乱麻,剪不断,理还乱。难道这就是青春该有的样子?当然不是。我们决定从宿舍文化入手,用环境塑造人,用氛围感染人。
第一步,是让宿舍“活”起来。我们不再用冰冷的条例去约束,而是引导学生共同制定“宿舍公约”。那些曾经调皮捣蛋的孩子,突然成了规则的制定者。责任感,就这样悄悄生根。他们开始思考:如果我是规则的受益者,是否也该成为守护者?
接着,我们让宿舍“暖”起来。每周的“宿舍故事会”成为固定节目。学生们分享生活点滴,倾诉烦恼快乐。那些藏在心底的话,像春天的溪流,缓缓流淌。谁能想到,一个沉默寡言的学生,会在故事会上泪流满面?谁能想到,一次真诚的倾听,能化解积压已久的矛盾?
宿舍文化,像一粒种子,在学生心里发芽。卫生评比不再是负担,而成了荣誉的象征;熄灯后的窃窃私语,变成了轻声的互道晚安。曾经的问题学生,开始主动帮助室友,成绩也悄然提升。这不正是教育的魔力吗?
当然,改变并非一蹴而就。有的学生起初抵触,有的旧习难改。可当我们用耐心浇灌,用信任培育,再坚硬的冰也会融化。宿舍,终于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。
如今,走进宿舍,看到的不仅是整洁的床铺,更是学生眼里的光。他们学会了自律,懂得了尊重,收获了友谊。问题学生变优等生,不再是天方夜谭。宿舍文化建设,就像一盏灯,照亮了德育的新方向。
这条路,我们还会继续走下去。因为教育的真谛,从来不是改造,而是唤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