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 > 工作总结

救死扶伤的使命担当:医护人员的职业操守与技能提升

### 救死扶伤:一名老医护的独白与反思

#### 一次难忘的急救经历

嗯...让我想想,要从哪开始讲起呢?大概是三年前吧,那天正好是我值班,半夜急诊室的电话突然响了,说有个大型交通事故,有十几名伤者正在送来的路上。其实,像这种突发事件对我们急诊科来说并不陌生,但这一次...有点不同。

伤者到达的时候,整个急诊室瞬间被各种呻吟声、呼喊声填满。当时的场景,说实话,有点像战场。我们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,分诊台护士快速评估每位伤者的生命体征,医生们则根据伤情分配急救资源。我负责的那个病人,是个年轻的小伙子,全身多处骨折,内脏也有出血迹象,最要命的是,他的血氧饱和度一直在下降。

当时的决策非常关键。我们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决定是否立即进行气管插管,否则他可能撑不过去。但是,气管插管意味着要占用宝贵的呼吸机资源,而那时候呼吸机已经非常紧张。我站在那儿,看着监测仪上的数字,心里其实很挣扎。最终,我还是决定插管。幸运的是,这个决定救了他一命。

#### 职业操守与伦理困境

话说回来,这种生死抉择对我们医护人员来说并不罕见。每次面对这样的情况,心理压力真的很大。我记得有一次,一个晚期癌症患者的情况急剧恶化,家属却坚持要求我们尽全力抢救。但其实,我们都知道,那样的抢救只是徒增病人的痛苦。

职业操守在这个时候显得尤为重要。我们不仅要考虑病人的生理状况,还要顾及他们的尊严和家属的情感。我记得我刚入行的时候,一位老前辈跟我说过:“我们不是神,不能决定生死,但我们有责任让每个病人走得有尊严。”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,也成了我职业生涯的座右铭。

#### 技能提升的必要性

坦白说,现代医学的发展速度真的很快,新设备、新技术层出不穷。对我们医护人员来说,不断学习、提升技能是必不可少的。我记得刚工作那会儿,我们用的还是最基础的心电监护仪,而现在,各种高端的监测设备和微创手术技术已经普及。

在我职业生涯中,我参加过很多次培训,包括高级生命支持、创伤急救等等。有一次,我去外地参加了一个关于ECMO(体外膜肺氧合)的培训,回来后正好碰上一个需要使用ECMO的病例。那次培训的技能在关键时刻派上了大用场,成功挽救了一个生命。

#### 对未来医护人员培训和职业发展的建议

对于未来的医护人员,我有几点建议。首先,学习不应该局限于书本知识,实践经验同样重要。多参加一些实际操作的培训,多接触不同的病例,会让你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更加从容。

其次,团队合作精神非常重要。在急救过程中,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,需要整个团队的默契配合。所以,平时要多参加一些团队演练,提高协作能力。

最后,心理素质的培养也不可忽视。面对生死抉择和家属的期待,医护人员需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。可以通过一些心理辅导课程和冥想练习来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。

#### 结语

救死扶伤不仅仅是一份工作,更是一种使命和责任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不仅要面对技术上的挑战,还要承受心理上的压力。但每当看到病人康复出院,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觉得值得。

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,能够让更多人理解医护人员的艰辛和不易,也希望我的经验和建议能对年轻的医护人员有所帮助。让我们一起,为守护每一个生命而努力。

嗯...就是这样,一个老医护的心里话。希望你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