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# 中考冲刺期的心理疏导:一场静水深流的陪伴
五月的风带着槐花香掠过教室窗前,三十七张课桌像等待检阅的士兵般整齐排列。粉笔灰在阳光里打着旋儿落下,像极了此刻在试卷堆里浮沉的少年心事。我们总说中考是人生第一个重要关口,可曾想过这些十五六岁的肩膀,扛着多少看不见的重量?
办公室的绿植又冒出新芽时,小林的母亲第三次红着眼眶找来。孩子整夜失眠,模拟考排名下滑就像推倒的多米诺骨牌,连带击垮了全家人的情绪。这让人不禁思考:当我们在黑板上演算二次函数时,是否也该教会他们解开心里的方程式?那些被草稿纸掩盖的焦虑,或许比错题本更需要被认真对待。
心理疏导从来不是飘在空中的理论。每周二的"树洞时间",孩子们把烦恼写成纸条投进铁皮盒,有人写"背完古诗又忘记",也有人写"害怕让打工的父母失望"。这些字句像一面镜子,照见青春期特有的敏感与倔强。我们渐渐明白,缓解焦虑不是要搬走压力的大山,而是帮他们找到攀登的拐杖。
有个画面始终难忘:模拟考前夕,几个女生围在走廊背课文,声音越来越急促,像拧紧的发条。我拎来一袋毛线,教她们用钩针编织杯垫。当纤细的棉线在指间缠绕成花朵形状,紧绷的肩膀竟也神奇地舒展开来。这不正是教育最本真的模样?知识要装进大脑,从容该种进心里。
考前三十天的教室总弥漫着特殊的气场。有人反复涂改答题卡,有人把橡皮擦切成碎末。我们开始每天留出十分钟,让铅笔离开纸张,听一段轻音乐,或者单纯看窗外云卷云舒。时间仿佛被施了魔法,那些原以为奢侈的停顿,反而让学习效率像春笋般节节拔高。
最后一次班会课上,孩子们传阅着彼此写的鼓励卡。小张画了夸张的漫画自嘲"错题大王",小李分享了自己从恐慌到淡定的心路。笑声冲淡了倒计时的压迫感,让人想起河床里的鹅卵石——正是流水与石块的不断碰撞,才磨出圆润坚韧的模样。
放榜那天,班长在群里发了野餐照片。草地上摊开的不仅是录取通知书,还有褪色的模拟卷和写满批注的错题本。这些曾经被视为沉重负担的纸张,此刻在夏风里轻轻翻动,像极了蝴蝶蜕下的茧衣。原来最好的心理疏导,从来不是教他们躲避风雨,而是让每颗心都长出属于自己的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