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 > 工作计划

基层党支部活力重燃:三会一课到志愿服务全覆盖

春风拂过田野,种子总会破土而出。基层党组织的活力,不也正需要这样的生机?过去,有些支部把"三会一课"变成了机械的台账记录,就像被装进玻璃罐的标本,规整却失了温度。而今,我们要让红色根系真正扎进土壤。

看那些示范支部如何破局?他们早把会议室搬到了田间地头。党课不仅是文件传达,更是一场场带着泥土味的讨论。老党员讲述修水渠的往事,年轻人分享电商助农的心得,这难道不比照本宣科更打动人心?每月主题党日,支委们带着问题走访群众,收集的社情民意直接转化为待办清单。这种看得见的改变,群众怎会不买账?

志愿服务就像毛细血管,将党的温暖输送到末梢。某社区组建的"银发巡逻队",既是安全隐患排查员,又是邻里纠纷调解员。退休教师老张笑着说:"我这把老骨头,倒成了社区的活地图。"在乡村,党员技术能手把培训课堂开到养殖场,手把手教农户操作新设备。技术落地了,信任也扎根了。

创新不是标新立异。某企业支部把组织生活与技术攻关结合,党员带头成立的创新工作室,三年拿下七项专利。这启示我们:好的机制就像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,能释放惊人能量。关键要让每个环节都带着问题意识,像中医把脉那样找准痛点。

考评这根指挥棒该指向何方?某街道取消纸质台账检查,改为随机参加基层党小组会。听听流动党员是否真在微信群献计献策,看看便民服务站有没有党员值班表。群众满意度上升5个百分点的背后,是83件民生实事的落地。数字会说话,但比数字更响亮的是老百姓的笑脸。

冬日里烧旺的火塘,靠的是不断添柴。当每个党员都成为星火,组织生活自然就有了光和热。您听,那些活跃在街头巷尾的红马甲,不正是新时代最生动的党课教材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