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 > 工作总结

防汛一线干部日志:暴雨中守护万家灯火的72小时

### 守护万家灯火:72小时暴雨防汛手记

**暴雨前:未雨绸缪**

其实,每次天气预报说有大暴雨,我心里总是咯噔一下。说不紧张是假的,毕竟干了这么多年防汛工作,经验告诉我,老天爷从来不按常理出牌。这一次,气象台连续发布暴雨预警,我心里清楚,一场硬仗是免不了了。

话说回来,准备工作得做在前头。人员调度是第一步。我们基层干部手下没多少兵,但个个都是精兵强将。我召集了所有在岗人员,明确分工,谁负责监测水情,谁负责物资调度,谁负责一线抢险,都得安排得明明白白。其实,很多时候,大家心里都清楚自己的职责,但越是这种时候,越得把话说透了,确保万无一失。

物资准备也是重中之重。沙袋、抽水泵、应急灯、救生衣,这些物资必须提前到位。我亲自去仓库检查了一遍,确保数量充足,质量过关。坦白说,这些东西平时看着不起眼,关键时刻就是救命的东西。那次台风过境,就是因为救生衣不够,差点出了大事,那次教训让我刻骨铭心。

应急预案的制定更不能马虎。我们结合以往的经验,预判可能出现险情的地点,提前布置力量。我还记得,有一年因为低估了山洪的威力,结果半夜突发险情,大家手忙脚乱。这次,我们提前把人员和物资部署到位,确保第一时间能响应。

**暴雨中:生死时速**

暴雨如期而至,一开始还算平稳,大家按部就班地巡查、监测。可到了半夜,雨势突然加大,河水水位迅速上涨,我心里一沉,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。

凌晨两点,对讲机里传来急促的声音:“报告指挥,河堤出现管涌,情况危急!”我心头一紧,立刻带人赶赴现场。管涌这种险情,如果不及时控制,很可能导致堤坝崩溃,后果不堪设想。

到了现场,我仔细观察,发现管涌位置隐蔽,水流湍急。坦白说,当时心里有点打鼓,这么严重的情况,能不能控制得住?但我知道,这个时候不能慌,必须果断决策。我立刻指挥大家用沙袋堵住管涌口,同时调集抽水泵排水。

其实,这种时候最能看出团队的协作能力。大家分工明确,配合默契,有人负责装沙袋,有人负责传递,有人负责堵口。我记得小李那个小子,平时吊儿郎当,但关键时刻真不含糊,扛着沙袋就往水里冲。我心里一阵感动,这些兄弟,都是过命的交情。

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,管涌终于被控制住,大家松了一口气。但我知道,战斗还没结束。雨还在下,水位还在涨,我们必须保持警惕,随时准备应对新的险情。

**暴雨后:反思与感悟**

72小时的防汛工作终于告一段落,暴雨渐渐停歇,河水也慢慢退去。回到办公室,我累得瘫在椅子上,但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。这次险情虽然过去了,但留下的思考却很多。

首先,科技手段在防汛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。这次我们使用了无人机巡查、水情监测系统等高科技设备,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。坦白说,以前靠人力巡查,费时费力,还容易漏掉一些隐蔽的险情。现在有了这些科技手段,我们能更早发现问题,及时处理。

其次,团队协作是防汛工作的关键。这次险情的成功排除,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。大家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险情。其实,基层干部在应急事件中的角色和责任,不仅仅是指挥,更是协调和激励。我们要做的,不仅是制定方案、指挥调度,更要让大家心齐、劲足。

最后,我想说说压力下的冷静和果断。防汛工作压力大,责任重,特别是在关键时刻,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。坦白说,这次管涌险情的处理,我一度很紧张,但我知道,越是这种时候,越要保持冷静,果断决策。多年的经验告诉我,慌乱只会让事情更糟,冷静才能找到解决办法。

**结语**

72小时的暴雨防汛工作,让我再次深刻体会到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。守护万家灯火,不是一句空话,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。每一次险情的成功排除,背后都是无数人的努力和付出。

其实,防汛工作就像人生,总会遇到风雨和险阻。但只要我们未雨绸缪,团结协作,保持冷静和果断,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,守护好我们的家园。

嗯...也许下次暴雨再来的时候,我会更从容一些。但我知道,无论风雨多大,我们都会一直守护在这里,守护着万家灯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