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 > 工作总结

理论联系实际:让党课活起来的教学改革实践录

党课就该是枯燥的理论说教吗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当我们把党的创新理论从文件里解放出来,让它扎根在基层实践的土壤中时,那些抽象的概念突然就长出了触手可及的枝叶。

记得第一次把乡村振兴案例搬进课堂的场景。学员们眼睛亮了起来——这不就是隔壁王支书上周处理的宅基地纠纷?理论书上那句"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",在张三家的果园承包和李四家的土地流转中变得鲜活。我们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标注产业布局,学员突然发现:原来"新发展理念"不是印在横幅上的口号,而是村口那条新修的产业路。

互动式教学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沉默的课堂。角色扮演让乡镇干部站上了模拟新闻发布会讲台,他们的手心在出汗,但眼睛在发光。当年轻党员用手机直播还原红色遗址时,历史不再是教科书里的铅字,成了镜头前会呼吸的砖瓦。这些瞬间让人想起春雨渗入大地的样子,理论滋养思想的过程,本就该这般自然而然。

教学改革最动人的反馈来自田间地头。有位村支书课后追着问:"能再讲讲'枫桥经验'吗?我们村调解纠纷用得着。"这不正是理论联系实际最美的注脚?当学员开始主动用"供给侧结构性改革"分析合作社的苹果滞销问题,我们知道,思想的种子已经破土。

当然,探索从未停止。新媒体技术像是双刃剑,用得好能架起理论与现实的彩虹桥,用得不好反而筑起新的信息茧房。我们尝试用VR技术重现脱贫攻坚场景,当学员"站"在悬崖村的钢梯上时,"以人民为中心"六个字有了直击心灵的温度。

实践总在抛出新的考题。年轻党员更习惯短视频的节奏,那就把"十个明确"转化成90秒的动画;基层干部需要实操指南,我们就开发"政策工具包"。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,教学的活力不也正源于此?每一次课堂都是一次新的播种,而我们,永远在寻找更适合当下土壤的耕作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