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 > 工作计划

扶贫干部实战:2017年脱贫攻坚的村级工作实施方案

脚下沾着多少泥土,心里就沉淀多少真情。脱贫攻坚这场硬仗,从来不是文件堆里的漂亮数据。当扶贫干部挽起裤腿走进田间地头时,实施方案便不再是冰冷的铅字,而是长满老茧的手掌里攥着的种子。

2017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。贫困户王老汉蹲在开裂的田埂上,眼神比旱地还焦渴。我们递上的第一份"见面礼"竟是二十只芦花鸡苗——这算什么扶贫?可当鸡苗扑棱着翅膀钻进他家后院时,老汉眼里的光比补贴款更亮。产业扶持就像嫁接果树,不能把现成的果子硬塞给群众,得让希望的枝条在他们自家院子里生根。

危房改造名单公示那天,村委会门口挤满了人。老张头用长满冻疮的手指摩挲着公示栏,突然蹲在地上哭了。他家的土坯房在暴雨夜会漏成水帘洞,可申请材料交了三回都没通过。这次我们带着皮尺重新丈量,发现漏雨的西墙根本不在原图纸上。扶贫台账不是绣花枕头,数据精准才能缝好百家衣。

健康扶贫巡诊队进村那天,村口老槐树下排起长队。李婶抱着咳了半年的孙子,死活不信免费体检能查出病因。当县医院专家指着胸片上的阴影时,她抖得比秋风中的树叶还厉害。三个月后孩子痊愈,她送来一篮土鸡蛋,蛋壳上还沾着晨露。医疗保障不是施舍,是给悬崖边的人系上安全绳。

秋收时节的晒谷场成了天然议事厅。村民们数着合作社分红,七嘴八舌说明年要种中药材。当初动员入股时,他们觉得干部在画大饼。现在摸着鼓起来的钱包,反倒担心干部调走。扶贫产业就像接力赛,我们这棒跑得再快,也得把接力棒稳稳交到村民手里。

年终核算数据那晚,办公室的灯亮到后半夜。电脑屏幕上的脱贫率闪烁着冷光,窗外的狗叫声忽近忽远。突然想起独居老人吴婆的话:"你们来之前,连屋檐下的燕子都嫌我家穷。"数字会说谎,但村民家新换的玻璃窗不会,孩子书包里的新课本不会,蓄水池里晃动的月亮也不会。

扶贫手册最后一页总是空白的。要写满它,得用上春耕时沾着露水的脚印,夏日调解矛盾时的汗渍,秋天帮收玉米时划破的伤口,还有冬日走访时落在登记表上的雪花。这些,才是实施方案最生动的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