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 > 工作计划

3岁萌娃入园哭闹季:班主任月度安抚作战计划

窗外梧桐叶沙沙作响,教室里此起彼伏的抽噎声像断了线的珍珠。九月初的阳光依然灼热,却照不散新手爸妈眉间的褶皱——三十张稚嫩脸庞上挂着泪痕,这场"小别离"的硝烟才刚刚升起。

第一周是声音的战场。孩子的哭声是带着倒钩的箭,轻易扎穿大人的心防。何必急着擦干所有眼泪?湿漉漉的脸颊需要时间风干。我们给每声呜咽配上一块积木,把啜泣揉进彩泥里,让断断续续的"要妈妈"变成泡泡机里飞出的彩虹。午睡时轻轻拍背的节奏,是不是比时钟的滴答更让人安心?

玩具角渐渐有了笑声,像春冰裂开的第一道缝隙。可第二周的反复来得猝不及防,像梅雨季晾不干的衣裳。那个攥着恐龙书包不松手的小男孩,难道不是在用倔强守护最后的安全岛?不如把入园仪式变成寻宝游戏,让晨检卡变成藏宝图,教室门化作魔法洞穴。当孩子数到第三颗星星贴纸时,会不会突然发现分离焦虑已经轻得像羽毛?

第三周的集体活动像调色盘被打翻。抗拒拉手的孩子,或许只是害怕陌生的温度?我们把老鹰捉小鸡改编成"找朋友"接力赛,让抗拒化为指尖相触时的静电。点心时间故意"忘记"分发吸管,看他们主动帮同伴递水杯——原来分享比我们想象的更自然。

最后七天里,午休室此起彼伏的呼吸声像潮汐。曾经哭得最凶的圆圆,现在会把小毯子分给新来的孩子。这转变难道不像毛毛虫化蝶?只不过翅膀是慢慢舒展的。当家长惊喜地发现孩子自己整理书包时,是否意识到那些眼泪早已凝结成成长的露珠?

月末总结会上,录音笔里存着第一天的交响哭,和现在偶尔的独奏。三十本成长档案沉甸甸的,每页都夹着看不见的勋章。我们究竟教会了孩子适应,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等待?窗外的梧桐叶还在响,但教室里此起彼伏的,已经是争着说"明天我来第一个"的童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