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业这玩意儿,最讽刺的就是你越认真做PPT,死得越快。三年前我蹲在共享办公室的消防通道里,盯着那份改了27版的商业计划书——页页都是TAM/SAM/SOM分析,连字体阴影都做了三种渐变——突然意识到我们团队已经三个月没和真实用户说过话了。
**这就是血泪换来的认知**
先说那个让我赔掉首付的智能硬件项目吧。当时我们坚信白领需要桌面智能盆栽,能自动浇水还能发Twitter(对,那时候还没叫X)。团队里两个斯坦福硕士,拿着实验室原型机融了50万天使轮。结果在淮海路摆摊测试时,连续37个受访者都说“挺酷的”,但问到“现在掏钱买”时,有个穿优衣库的小哥笑得特别真诚:“我连真植物都养不活,您这玩意儿坏了咋修?”——后来才明白,人家是给面子没说“这需求太特么扯了”。
现在看,验证需求根本不需要什么高大上的精益画布。我们就该学后来做社区团购那哥们,带着样品去菜市场蹲点。真实用户的眼神和脏话比任何调研报告都准,真的。
(说到这里,刚收到条微信。当年那个盆栽项目的技术合伙人,现在在卖电子佛珠,据说月流水200万...妈的)
资源匮乏期?那才是黄金时代。2019年做企业服务时,全公司就三台笔记本,其中一台还是会计的嫁妆。为了搞到第一批客户数据,我带着95后实习生假装成代运营公司,专挑那些官网丑得哭的制造业老板。最绝的是东莞那个做五金件的张总,谈判时突然问:“你们真不是骗子?” 我直接把身份证拍桌上:“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,干不好您把我押派出所。”——其实后背汗都透到西装衬里了。
这种野路子现在看很不合规,但当时拿下的7家客户,有3家后来成了付费客户,转化率高得不像话。关键点在于:你要让对方觉得你比他还着急。白嫖?不存在的,这是互相驯服的过程。
股权分配那些破事,能拍80集连续剧。去年有个做SaaS的团队找我,技术老大因为差5%股权要出走。一查根源,种子轮时CTO女朋友(现在是前女友)非要当“品牌顾问”占股。这种埋雷的操作,简直比在火锅里下泻药还缺德。更魔幻的是,他们当时还签了配偶放弃条款...但没涵盖男女朋友!
现在我的顾问合同里会强制要求创始人做两件事:1)把《公司法》当睡前读物 2)去民政局门口蹲一天,看看什么叫“关系破裂”。
说到过度规划,我们那个AR项目死得最冤。本来两个月就能上线MVP,结果CTO非要把手势识别做到99.9%准确率——为了投资人Demo里那套丝滑的虚拟拆机演示。等我们终于搞定的时候,竞品早就用“扫码+人工客服”的土办法吃掉市场了。现在想想,所谓技术洁癖,本质上就是不敢面对市场的懦弱。
(刚发现把2019年的事说成了2018年...年纪大了,创业摧残记忆啊)
如果重来,我会在每版BP首页用红字印上:“本计划书90%内容将在三个月后作废”。真的,早期团队最该烧的不是钱,是那份莫名其妙的仪式感。上周见了个团队,产品还没上线就租了带露台的办公室,美其名曰“吸引人才”。我差点脱口而出:人才来了看见这浮夸装修,跑得比看见蟑螂还快。
最后说三条半夜惊醒时会想的问题吧:
1. 你昨天见的客户,愿意为你的方案砍掉其他预算吗?(说真的,90%的“潜在需求”连顿饭钱都不值)
2. 团队里有没有那个敢在你上头时摔门的人?(我A轮前开掉的Yes Man,现在是我最贵的咨询客户)
3. 如果明天政策一刀切,你的Plan B是不是能摆地摊活下去?(别笑,去年认识的某教育公司CEO,现在夜市烤苕皮一天赚1500)
写到这里,刚收到之前那个硬件项目的分红——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:86.27元。Irony huh?但你要问我后不后悔,操,再来十次还是会跳坑。创业这病,没治。
(对了,如果看到错别字别介意,昨晚和创始人喝酒到三点...你懂我意思吧)